科室介绍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核医学科于 1973 年开始筹建,1986 年正式成立,是甘肃省最早成立的核医学科之一。历经 50 余载,在几代核医学人的不懈努力下,核医学科已发展成为诊疗业务齐全、专业技术一流、设施设备先进,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核医学专科。

目前,科室是甘肃省第一批核医学住院及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甘肃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甲级)、全国体外分析实验室质量管理示范基地、放射性药品(IV 类)许可证实验室,也是兰大二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优秀科室。2022 年,科室获批成为甘肃省核医学专科联盟牵头单位。

科室设立了 4 个亚专业,分别为 SPECT 与 PET 影像诊断、核素治疗、放射性药物和体外分析。现有在职医疗专业技术人员 26 人,涵盖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护理、临床检验、生物学、放射化学、核物理等多学科、多专业,人才结构呈现交叉融合特点。人才梯队建设合理,其中高级职称 7 人,中级 13 人,初级 6 人;人员学历结构包括 3 名博士、4 名在读博士、7 名硕士和 12 名本科生。

核医学教研室现有教职人员 10 人,其中教授 2 人,讲师 6 人,助教 2 人。每年承担临床医学、影像医学等专业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授课任务,年均授课约 150 学时。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接收规培学员 30 余人次,培训核医学进修医护人员 10 余人。该教研室是甘肃省最早的核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也是目前省内唯一的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拥有 1 名博导、4 名硕导,已指导 20 余名研究生,为省内外培养并输送了核医学专业骨干人才。

科室专家担任多项学术兼职,包括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理事、甘肃省医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影像技术研究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体外分析组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甘肃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学组副主任委员等。

科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联合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近 40 项,荣获省部级、地厅级奖励十余项。编写专业教材及著作 10 余部,发表论文 10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近 30 篇,最高影响因子达 10.0。有近 20 篇论文被国家级核医学专业会议录用,其中 2 篇被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年会(SNMMI)录用,3 篇被北美放射年会(RSNA)录用,3 篇被欧洲核医学年会录用。2024 年,科室人员还赴德国参会并进行口头交流。

科室设备配置先进,2015 年引进高端分子影像设备 PET/CT、医用回旋加速器及正电子药物制备系统;2016 年升级西北核医学科首台化学发光流水线系统;2022 年购置最先进的 SPECT/CT。此外,科室已获得 PET/MR 配置许可,完成国家招标采购,计划于 2025 年装机启用。先进齐备的设备与多学科专业人才深度融合,为核医学这一新兴现代医学在多种疑难疾病的诊治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

更多>> 科室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