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举办2025年工作年会暨学术交流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03日 点击数: 字号:【

5月29日—30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甘肃省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联合主办,甘肃省急诊专科医联体与甘肃省急诊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办,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承办的“甘肃省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25年工作年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兰州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智领急诊,质创未来为主题,邀请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四川省人民医院吕传柱教授,国家急诊质控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朱华栋教授,上海长征医院杨兴易、李文放教授,陕西省人民医院党星波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闫柏刚教授,上海市东方医院王学斌、王小东教授等十余位知名专家莅临授课,围绕急诊质控标准优化、智慧急诊实践、多学科协作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度交流。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周文策,副院长常鹏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西医结合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饶慧出席开幕式。来自全省各级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共300余人参加会。开幕式由甘肃省急诊质控中心主任、兰大二院急救中心主任李培武主持。

开幕式上,周文策对莅临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指出,本次会议既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求的积极响应,也是落实国家卫健委关于急诊医学质控与学科发展的重要实践。在当前医疗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智慧化建设和质量控制已成为急诊医学发展的双轮驱动。他表示,作为甘肃省急诊专业的排头兵,兰大二院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与全国同仁一道,共同推动急诊医学的高质量发展。他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为急诊医学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朱华栋指出,智能化转型是急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甘肃省在急诊质控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希望,急诊医学作为医院的第一道防线,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同质化诊疗是保障医疗质量的关键,国家急诊质控中心将继续支持甘肃省急诊学科建设,特别是在智慧急诊、质量控制等方面将给予重点支持。他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急诊医学发展必将迈上新台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饶慧从专业角度深入解读了本次会议主题的深刻内涵。他指出,“智领急诊,质创未来”这一主题精准把握了新时代急诊医学发展的脉搏。“智领”代表着要以智慧医疗为引领,推动急诊服务模式创新,“质创”则强调要通过质量管控创新,开创急诊医学发展新局面。他表示,甘肃省通过建立科学的质控标准体系,不仅为全省医学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更为保障患者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吕传柱指出,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智能化发展为急诊工作带来了新的可能,质量控制为大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抓住这个机遇,共同努力,推动急诊医学事业迈上新台阶。他强调,急诊医学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急诊人的辛勤付出,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交流机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急诊服务。

在学术交流环节,会议围绕急诊医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置了多个专题。专家们围绕“急诊急救大平台与慢重症管理“急诊医疗质量改进策略”“创伤致命性并发症”“从质控谈创伤建设”“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解读”几个专题,就如何构建高效协同的急诊急救体系、慢重症患者管理的创新理念和实践经验、提升急诊医疗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成功案例、创伤救治的关键环节和质量控制要点、非新生儿破伤风最新诊疗规范等内容展开深入探讨。会议现场气氛热烈,参会代表们纷纷表示,会议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价值,对提升急诊救治能力及急诊质控水平意义重大。

此外,甘肃省急诊质控中心秘书、兰大二院急救中心副主任王映珍针对国家急诊质控中心对甘肃省调研督导情况,从调研结果的亮点、现存难点及核心挑战和改进建议几个方面进行汇报,全面分析了甘肃省急诊质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具体改进措施。

会议还组织了青年医师急救病例比赛和困难气道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比赛。青年医师急救病例比赛中,34名选手通过病例汇报、诊疗思路阐述和专家提问答辩等环节,充分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临床思维能力。困难气道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比赛采用高仿真模拟人和标准化病人,模拟多种复杂气道情景,全面考核了选手对气道评估、器械选择等方面的操作能力。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甘肃省急诊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不仅展示了甘肃省急诊医学的最新成果,也为全省急诊医护人员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

 

文/图:急诊科

编辑:党委宣传部 王永芳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 朱 帆

审核:党委宣传部 韩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