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具有悠久的教学历史,其教墨文风发韧于1875年的清代贡院,端倪于1909年的甘肃法政学堂,其医学专业教育正式始于1932年的甘肃学院之医学专修科,是我国西北地区,特别是甘肃现代文明和医学教育与医疗的发祥地,也是兰州大学的发祥地。在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无数仁人志士、社会贤达为之倾注了毕生心血,浇灌出了丰硕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它与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相关,关系”大国计、大民生、大健康、大卫生”,其高质量发展是由医学教育所肩负的新使命决定的。面对新要求,兰大二院始终把医学教育摆在关系教育与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强化附属医院主力军、主阵地作用,以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思政阵地建设,形成“三全育人”格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近年来,医院(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医院(学院)实际制定育人新模式,深化育人内涵、提升实践育人水平,育人模式得到优化,育人成效不断凸显。医院(学院)挖掘传统、传承创新,将思想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贯穿至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拓展师生融合、本硕博贯通培养和发展的平台与载体,逐步形成了三全育人的培养格局,探索形成了运行有效的“序贯-联动”培养机制。
思政育人多点发力,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医院(学院)积极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着重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和关键课程作用,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作用,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鼓励临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案例汇报等相关比赛,以赛促教、教学相长。举办“萃英医者大讲堂”,邀请院内外专家学者对本科生、研究生开展思政和人文素养授课,自2017年起已举办专题讲座80期。形成医院(学院)学院思想育人的“四个工程”,即实施医学人文与思政教育“铸魂工程”、科研思维与综合能力 “拓展工程”、临床思维与专业素质 “培养工程”和爱国为民与志愿精神“传承工程”。根据学校、学院党委相关部署,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学生党建工作,并对涌现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院级评优表彰,还通过建立党团共建工作机制、统一细化支部考核方案、落实党政领导联系支部、搭建实践平台等一系列工作抓手,开展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党-团-班主题教育和党员考核工作。红色微话剧展演全院所有学生党支部积极参与,活动以话剧、默剧等形式充分展现我党的历史和优秀人物事迹,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全院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杨建文书记做客萃英医者大讲堂
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优化医学本科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要抓改革方案协同,也要抓改革落实协同,更要抓改革效果协同。医学教育涉及医疗卫生和教育两个关键民生问题,改革关联性、互动性强,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强调医教协同。为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医院(学院)立足实际整章建制,通过提高医学教育能力、优化体系结构、加快医学教育改革、全力提高质量等,全面推动医学教育内涵建设。
理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体系。2017年兰州大学临床类本科学生实施“临床医学院负责制”改革,变更此前“临床医学本科生前2.5年由基础医学院管理,后2.5年进入临床医学院”管理模式,将临床医学(含免费医学定向)、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等临床类本科专业全部调整至临床医学院管理。面对“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的改革,医院(学院)强化担当意识,积极主动作为,不断夯实办学主体职能,在学院、医院“院院合一”的管理体制基础上,建立“医院(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教研室”为体系的教学运行与管理架构,强化顶层设计,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举措。同时建立和强化“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牵头单位具体抓,多级联动,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夯实教学管理制度根基,确保教学工作常态长效。为进一步推动制度管理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在严格执行兰州大学各项教学制度基础上,不断完善医院(学院)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教研室主任例会制度》《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教学不良事件处理办法》等,修订11项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涵盖理论授课、见习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考试等临床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实施步骤以及相配套的临床教学全过程的规范与标准。同时以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各项制度落实,从而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研室主任例会
周文策院长指导学生
优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它集中表达了一所高校的育人思想,是一所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实施蓝图和根本性的指导文件。为进一步落实高水平大学培养一流人才的新要求,全面深化医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医院(学院)、学科系在全面总结201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历经充分调研、多次意见征集、专家论证及讨论,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通识教育与人文教育、多元设置专业发展课程、突出临床实践能力等改进和完善2023版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实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要求,有机衔接本科生与研究生阶段的知识学习、科研训练和能力培养,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2023年首次实现选拔本科生进入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
聚焦“双一流”建设,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内容,其建设水平、质量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类型、层次和特色。医院(学院)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全面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2020年临床医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麻醉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入选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评为甘肃省特色专业。现有甘肃省一流本科课程3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
本科教育教学许估及临床教学基地综合许审工作布置会
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助力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对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高度重视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工作,从2010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面向中西部地区启动了农村订单定向生免费培养项目。以此为契机,兰州大学开启免费医学定向医学生培养,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兰州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承担国家免费医学定向计划任务的“985工程”高校,截至目前,医院(学院)培养免费医学定向医学生776人,有效地解决了基层医疗单位缺乏全科医生的问题。
着力夯实学生中心地位,持续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医学本科实践教学工作,切实提升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医院(学院)不断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实践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实施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推动实践育人显成效。经过多次讨论和实践,医院(学院)以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教育水平为核心,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培养理念,以早实践带动低年级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为重点,以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为关键,以发挥医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落脚点,探索实施临床实践“一体两翼”五步走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即:以临床实践五步有序贯通培养为主体,以萃英医者大讲堂和萃英学子科研培育计划为“两翼”。该模式获得兰州大学2019年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级培育项目,经过培育提升《实施临床实践“一体两翼”五步走模式,助力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人才》获甘肃省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
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修订完善临床实习大纲、实践环节考核标准,全面推行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结合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以及国家技能大赛考点范围,规范临床技能教学操作流程和实践教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参加兰州大学2023年度临床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的优异成绩,组队赴乌鲁木齐市参加新疆医科大学第九届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竞赛,举办首届实习生病例讨论大赛等,旨在培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兰州大学临床技能大赛
受邀参加新疆医科大学第九届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竞赛
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建强医学实习管理平台,实现对实习轮转、实习大纲、实习教学活动、实习成绩管理、实习评教、实习手册、形成性评价、教研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评估的全流程管理,并在全程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自动收集、汇总各类教学数据,以动态监测反映临床实习的教学状态,并持续反馈改进,提高实习质量。
持续强化教学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2018年入选首批国际临床技能培训示范中心。以中心建设为契机,医院投入近千万元建立虚拟现实(VR)训练室,可同时满足30人授课学习或20人自主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活动质量,教研室安装教学终端42套、交互智能平板26套、智慧黑板29个,移动录播系统2套、精品4K录播教室1间,提供课程自动录制、课堂直播、课程资源发布管理、督导巡课于一体的教育教学应用。以开展高等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综合评审工作为契机,加强教学基地管理和建设。目前,医院(学院)除附属医院外,有2个基层医院和4个社区服务中心共6个实践教学基地。
提升临床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临床教师队伍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这对我们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也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7年实施五年一贯制以来,医院(学院)聚焦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不断优化临床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临床教师队伍质量。
首届实习生病例讨论大赛
优化教师发展体系,打通教师发展之路。医院(学院)在学校、医学部的双重领导之下,以校、部、院三级管理为架构,建立教师职称线性管理,以教师资格认定、教师准入、教学职称聘任为主线,辅以三级管理部门专项培训及教研室“传、帮、带”工作,持续加强医学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2020年,首次实行临床教师准入考核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条件,针对不同教研室承担的不同的教学任务,科学建立教师业绩考核评价比重,并针对不同教研室、不同级别教学职称,建立分类考核标准,同时建立年度考核、教研室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机制。
加强临床师资培训,赋能医学人才培养。自2017年以来,连续6年召开医学本科教育教学大会和暑期教师培训会,邀请国内医学教育专家,帮助临床教师提升临床教学意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研究,大力推进医教协同,培养更多具有较强临床教学执行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医学人才,打造高水平的临床教师队伍。2019年新成立兰州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畅通临床教师培训渠道,通过专题课程、工作坊、交流研讨等形式加大临床教师培训,同时结合临床医学教育规律及医学临床教师的临床特点,利用学习通平台设计了直播与录播系统,各级教师可以灵活掌握时间,通过观看直播或录播进行学习。通过院内院外的各级各类培训,临床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热情度、责任心、荣誉感和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提升质量保障能力 全面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阶段的核心任务。新时代高等教育初心是让学生享有更好的教育,使命是追求卓越教学质量文化。高等院校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精尖医学人才,服务大健康国家战略的关键。医院(学院)始终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促进医学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专业人才。
西北首台虚拟现实仿真(YR)系统
加强质控队伍建设,推动教学监管力度。2018年,为进一步加强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设立质控科。目前质控科共有4名专职管理人员。2019年成立医院(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会由临床专家、护理学主任、班主任、青年教师代表等组成,目前共有委员会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14名。质量监控部门全面负责对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及时的反馈,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获得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完善质控体系建设,保障教学质量不打折。建立完善教学基层管理机制,构建学科系、教研室、管理部门高效、规范、协同的教学运行机制,形成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脱产带教老师、教学管理人员多方育人的工作格局。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载体,以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价为手段,以反馈整改和持续改进为抓手,不断强化师生质量内涵认知,在教、学、管、评、测全过程体现质量理念。落实听评课制度、学生评教、教学顾问检查、教学督导检查、各类教学检查、学校主管部门反馈整改等各项质量管理任务。建立“评价-反馈-整改”的闭环反馈制度,推进教学工作持续改进。制定医院(学院)《教学不良事件处理办法》,将教学事故与相关责任人职称晋升、医疗工作、医疗绩效、教学津贴、研究生招生、教学行政职务、评先评优挂钩,通过惩罚措施,提高对教学的重视,并引以为戒,避免事故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坚持评建一体化推进,推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结合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学科评估工作等重点工作,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方针,全面了解评估指标内涵,对照各项评估指标梳理前期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检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自查自评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建立持续改进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同时进一步筑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核心地位,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落实脱产带教制度,助力医学教育发展。为更好发挥临床学院的教学职能,处理好教学与医疗、科研的关系,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医院(学院)设立脱产教学教师岗位,每年从临床脱产13-15名临床医生,专门负责临床教学工作。从2024年起将脱产带教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申请临床教授、副教授职称评聘的基本条件。脱产带教人员在脱产带教期间,停止其HIS系统账号、暂停门诊工作、暂停手术安排等一系列临床工作,切实参与到临床教学一线中来,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执业医师辅导等各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医学教育肩负着培养医学人才,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使命。过去一个世纪来,世界医学教育经历了多次改革。我国医学教育与世界同步伐,开展了与国情相适应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回顾医学教育发展和变革历程,医学教育发展至今已不再是传统的“经验型”医学教育模式,而需要从教育规律、学科规律、认知规律等方面对医学教育进行科学研究。同时提出以新医科建设为统领的医学教育创新发展。面对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起点,医院(学院)将以迎接教育部第二轮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以及第六轮学科评估为契机,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着力改革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质量评价等教育教学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医学办学活力;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原则,把职业素养和临床能力提高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培养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德医兼修的医学人才,踏实走好医学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以“新医科”建设为契机,建立“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和机制,推动医学教育精英教育;围绕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遵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全科医生培养规律,加强面向基层医学教育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改革,助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行而不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