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有多大 视野就有多大 ——记原普外科主任 王世栋教授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3日 点击数: 字号:【

 

幼年:求学之路艰难

1942年初,六岁的王世栋走进学堂,在小学断断续续前后花去了7年多时间(从1942年--1948年)才读完。先在县城小学读了一年多后辍学,在家读文练字一年后,又被送到农村私塾学习两年,抗战结束后,家人从农村将其接到县城再继续读小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考入初中,1951年夏末结束初中学习,并考入高中,于1954年毕业,当年秋季考入《中国医科大学》。在高中的三年期间,除系统学完高中所有课程外还复习、补缺所有初中课程。

然后,后来由于抗战原因,便辍学在家,帮助母亲做一些家务事。母亲经常给他讲励志故事:“岳母刺字;桃园结义;越王卧薪尝胆;荆轲刺秦王;二十四孝图文;孟母教子如:《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

母亲还把《朱子治家格言》贴在墙壁上,每天让他背诵,还要求他按格言去做。姐姐教他习文练字,读《百家性》;《三字经》等。次年家人担心他在家里会荒废学业,又把他送到农村私塾学习,听先生讲述 《论语》、《孟子》和 《古文观止》: 范仲淹“岳阳楼记”、王勃“滕王阁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真正踏上学习之路。

工作:争分夺秒救命

记得有一年,刚过完“五一”的某日中午下班时分,大家陆续走出病区,王世栋刚走出病区门口,只见两人抬一付担架急匆匆向病区而来,他急忙停下脚步走向担架,见十五~十六岁女孩面色苍白、手冰凉、额头冒冷汗、表情恐惧、脉搏微弱,呼吸急,向担架旁一位先生问其由来,先生言词清晰明确说:“我是小孩的父亲,女孩十五岁,约一小时前被‘三马子车’撞击倒地,呻吟腹痛,匆忙送来,请救救她”。

这时,王世栋已经意识到受伤女孩是内脏破裂并有大出血,必需立即手术。于是,他手扶担架送病人到病房,将病人放在病床上,通知护士在上下肢建立两个输液通道,配血1200ml。王世栋麻利地穿上工作服,给病人做检查,患者腹胀左侧腹部尤其是上腹压痛显著,叩击实音,脾区鼓音区消失,肠音微弱,结合在担架旁所见所闻,诊断外伤性内脏损伤大出血可以确定,此时立即通知手术室来接病人行急救手术。

病人送入手术室放在手术台上,即刻输血,麻醉开始血压又下降加快输血,待麻醉妥当手术开始,切开腹壁腹腔内充满新鲜血液,并涌出腹腔外血压急速下降,加快加大输血量,并收集腹腔内血行自家输血,探查发现脾脏粉碎性破裂,即钳闭脾门部血管切除脾脏,随后病人血压逐渐上升平稳,再检查腹腔各组织器官未见到有活动性出血和损伤,清洗腹腔再次检查腹腔确定无损伤或出血,清点手术器械无误,关闭腹壁,结束手术,病人送回病房,两周后病愈出院。

某年后国庆前某日下午,他正与护士长在办公室商量国庆节如何组织科室活动时。见一位老人手牵一个6~7岁男孩,老人身后跟随一位中年妇女双手抱一盒花卉,走进办公室说:我想见王世栋主任。王世栋谦和地迎上前,并请他们坐下。问:“先生要见我有何事?”先生说:您一定不认识我们吧!还是我先介绍一下:手指男孩这是我的孙子年六岁小学一年级,又手指中年妇女,这是我的女儿已经31岁是教师,女儿七岁时他母亲故去,我与女儿相依为命,我是作历史档案工作,现已退休在家。十六年前是你给我女儿做的手术,手术后身体一直很好。时隔十六年今天第一次来看你,请你谅解。

他回想起了十六年前的那个情景:“当时,我把女儿送往医院到四楼时已是中午下班时分,看见你已经走出病房门外,当见担架抬来病人,你立即停下脚步走到担架旁,从上到下观查一下病人就护送病人到病房,检查后决定做急救手术。

时隔十六年,今日我们祖孙三代来看你,向你表示谢意,如果当时不是你诚挚、自信、敢于承担责任后果不堪设想,是你让我们得到完美幸福的家。为了表达我们心意送你一盒杏树盒景,这是我和女儿花费六年多的时间栽植修整完成……”

王世栋听后,感动万分,立即敬重站立鞠躬双手接过盒景,向老人诚挚感谢,这份礼物重千万!是善良者对医生职业的寄托,是良师益友的告诫:“时时感悟生命每一秒钟,事事善用人生境界”。

交流中相互提高学识

上世纪八十年代受医学院、卫生厅委托普通外科每年办一期师进修培训班,结业后由卫生厅、医学院颁发结业证书。每班约有8~12名人,人员来自全省各地区医院,期限一年。要求理论课不少于26课时(90分钟为一课时)实践课不少于30课时。开班前做出规划,做出课程表,安排好授课教师,建立监督检查考核制度,上报卫生厅审核后开班。

进修人员来自全省各地区医院,如何能做到进修者与科室同志共事形成和谐团队,是办好进修班和保障医疗质量的关键。外科工作是靠集体完成的,缺少团队精神是做不好的。科室是由每一个成员组成,团队是由大家组成,是一花独秀,孤芳自赏,还是百花齐放,满园春色。

如何把每一个成员形成为团队?对任何一个群体都很重要。进修生来自基层医院,虽说进修生是来学习的,但他们在基层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根据进修同志的要求和具体情况,把进修医生分组分配到临床各诊疗小组中和本院医生一起参与临床各项诊断治疗工作,共同查房,共同参与各项病例讨论,共同参与手术,共同参与各项学术讨论会。

授课听者受益,授予者更获益,承担授课者是考核自我知识沉积的深与广、哲学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尤其是手术台上,更要讲出自己的关点看法,讲述手术中所见到的病理性改变与性质、讲述手术解剖与分离、讲解手术每一步的操作,讲明手术可能发生的错误与预防,讲给别人,听者可以借鉴,更借鉴自己、监督自己、提醒自己、提高自己。每一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善用其长,避其短,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承担责任,共同享受工作荣誉,才能保障诊治工作,也是办好进修班的关键。进修班平台为进修与进修者、进修人员与科室医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大家不仅提高了学术与业务,还相互成为诚挚的朋友。

无论是诊疗性、教学性还是具有科研性查房,先问询主管医生病人所有资料,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行性与可能性,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风险率,探讨治疗终结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功能状态、工作能力、心理状态、生存时间等。要求每一位医生讲述自己的关点,然后汇集讨论意见形成结论。

每一次查房都要关注患者每一个细微病情的变化,要求主管医生讲述病情变化的原因与病理实质性改变,找出原因提出处理方案,每一次查房、临床病例讨论大家都感到有压力,查房前大家都要熟习自己管理病人的各项临床资料,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如在一次查房讨论一位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因上次诊断时,没有详细询问病史、没有细心进行体检、没人结合影像和化验资料将胰源性门脉高压(左侧门脉高压)诊断为通常性门脉高压,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定势思维(路径依赖)所造成,当面临新问题时,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的旧问题,只是看到问题的相似性,忽视了内在差异性,正是这个差异性起到了主导作用,造成判断失误。

福尔摩斯有一句名言“如果排除了不可能的因素,无论剩下的结果多么不合常理,那都是事实”,学习福乐摩斯冷静的头脑、敏锐的观察力、逻辑推理,去伪存真,追逐目标。每人由于工作环境不同,接触到的病人有差异,接受再教育不同,思维方式方法不同,诊治思维方法也自然有所不同。

夜班来一位急性阑尾炎病人,急诊做阑尾切除,本院医生在手术台上找不到阑尾心情很急,想到进修同志在下面阑尾炎手术做的多,就请一位进修同志帮忙,很快就完成了手术,患者治愈出院。某日查房时,王世栋发现患者臀部注射药物部位出现硬节肿痛,进修医生就用土豆泥和仙人掌泥混合外敷这种简易、经济、便捷、有效的治疗,症状很快得到缓解。某日讨论一位来自农村烧伤病人,烧伤面积约3%~4%,损害程度在浅Ⅱ度~ 深Ⅱ度,在讨论会上提出多项治疗方案,一位进修医师提出用“三黄粉油膏”外敷治疗,在临床实践中获得较好治疗效果,讨论决定让这位进修医师根据他的治疗方案治疗管理这位病人,实践证明疗效确切,病人治愈出院。

谦逊尊敬别人,看到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短,虚心请教自我得到受益。外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心中装满自己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对任何事物要能够容纳相反的意见,再加以思考,再与自己的意见作正反分析中和,不了解,不要下断语。切不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王世栋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无论是工作或是在日常生活里,在人生经历中要主动广泛沉积知识,修正思维方式,丰富智慧,无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讲述任何事物要敢于直言,论题要新异、言语要清晰、思维要敏捷、哲理要精邃、语言要有感染力,在共事交流研讨中相互得到了解,共同得到提高,相互结成友谊。与人交往中时刻考虑到责任与荣誉、尊重对方、诚信对方,才会有团结奋进的科室。

 

人物档案

王世栋:1982年始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普通外科副主任、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十三届委员;中华院内感染学会委员;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消化外科杂志编委。长期坚持临床教学工作,承担兰州医学院本科、大专的外科学、外科手术学的课堂与临床教学,并承担医师进修班、医学继续教育授课,培养硕士研究生。

出版《小肠疾病》、《急诊手册》、《院内感染预防与抗生素应用》等专著3本,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省科委及卫生厅技成果奖4项。曾获得医学院教师优秀奖;二院职工优秀奖。甘肃省医学会普外学会工作优秀奖;省医学会腔镜学会特殊贡献奖。1999年经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年被中华医学会评为中华医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2007年特聘为《甘肃省老教授教育青少年关爱团》团员。

    他,敏锐的眼神,清晰的思路,圆融的睿智,铿锵有力的话语,倚靠在座椅上,热情地对待着每位来访者,让人初见也轻松而温暖;

他,侃侃而谈,神趣兼备的自信在启唇中展露无遗,他就是本期萃英专访采访的对象——血液科专家张连生教授。